2016年6月15日 星期三

「十二因緣 生死輪迴 識 愛 取 有」,是什麼?

「十二因緣   生死輪迴   識   愛   取   有」,是什麼?


一、十二因緣
●「十二因緣」,是什麼?
「十二因緣」,又名十二緣起」。是主宰「生死輪迴」的十二個元素。
「十二因緣」是:「無明、行、識、名色、六入、觸、受、愛、取、有、生、老死」
見:02【十二因緣】


「十二因緣」的聯結元素示意圖.jpg


●「無明」,是什麼?
「無明」,就是「處於黑暗中;處於沒有了了分明中;處於不明白事實真相中;處於痴中;處於迷中;處於不覺中」
#《本業經》云:「無明者,名不了一切法」
#為什麼會「無明」?因為被過去生中的「煩惱障+所知障;妄想+分別+執著」所迷惑,障礙了真如本性的能生萬法。
○《楞嚴經》云:「無明不覺生三細,境界為緣長六粗,遂成五陰六結,根局於塵,生死輪迴,不得自由」
參:03【三細;三細相】


●「知見立知,即無明本,是什麼?
*《楞嚴經》云,「知見立知,即無明本;知見無見,斯即涅槃」
「知見立知,即無明本」,代表「知;真知;佛知」被自我意識無明掉。
「立知」,必然緣生「自以為是的知見;自我意識」
「知見立知」,是「失真;迷;不覺;痴」的根源。
參:08【知見立知;知見無見】


●「知見無見,斯即涅槃,是什麼?
*知見無見的「知見」,代表「了了分明的知道,但無自我的看法」
知見無見的「無見」,代表「無立知;無事無念;放下一切知見」
#因此絕對的「無見」,必然是「能所雙亡;消歸自性;法位法位;攝用歸體;由體發用」的那一念。
○因此絕對的「無見」,必然會「見性;開悟;絕對一心;涅槃寂靜」
「涅槃寂靜」,代表沒有「見惑;不起心+不動念」,一切「知」,都保持原有的「了了分明+無事無念+生心無住」,俗稱「般若智慧;般若;大智慧;開悟;絕對一心;…」
「科學知識」,都是根據「邏輯論證;重複驗證」所得的知識,是屬於「知見立知識,所以不能「見性;開悟」
「科學知識」都屬於「生滅相;不是絕對的知其然」,所以「有局限性」,只能應用在局部的「時空」範疇中。譬如,「光的波動說 vs 光的粒子說;牛頓定律 vs 相對論;…只能用在局部的「時空」範疇中。
參閱:08【知見立知;知見無見】


●「世間智 vs 出世間智,是什麼?
*用「意識心」所形成的「原則、原理、學說、看法…」等,都屬於世間智。
「世間智;出世間智」是不同的。
參見10【般若;般若智慧】


●「行,是什麼?
*十二因緣中的「行」,是指「心念;習氣;時空相」等的「動相」,亦即對過去生中「身行;口行;心行」所造作的一切「善業;不善業」,都是「行」的果報。
#在科學上,「行」可以代表「狀態改變」
*無明緣行的「緣」,就是「關係;條件」
#佛家特別強調「萬緣放下」。云:「萬緣放下,斯即涅槃」
○參:10【涅槃;涅槃寂靜】


#當「攀緣心;動念心」形成慣性,就形成「行蘊」,一般稱它為「無明緣行」


●「行蘊,是什麼?
*行蘊的「蘊」,是指「蘊住佛性;障礙佛性;蘊住『了了分明+無事無念+生心無住的心』的真心」
「行蘊」,是因第八意識「能藏;執藏;所藏」的因緣成熟,引發「貪;瞋;痴;慢;疑;其它極微細的呼吸、心跳…」等業力習氣而「蘊住佛性;障礙佛性;蘊住『了了分明+無事無念+生心無住的心』的真心」
#就「色;受;想;行;識」五蘊的觀點而言,「行蘊」是圍住真心的最內第二層無相形體(即第二層城牆)。
「行蘊」的力量會形成「中陰身;輪迴;投胎」
△人往生時(相當於氣住脈停的禪定階段),極微細的「行蘊」(譬如執著的習氣)仍然繼續運作,此力量會形成中陰身和投胎。
○從科學的觀點看,「行蘊」是屬於「自動化訊息場」,訊息波的振幅大小介於深層第七識和淺層第八識之間。(即:深層「次原子」~淺層「次次原子」)
參閱:04【中陰身;神識】


●「識,是什麼?
「識」,泛指「心意識;意識心」。心意識的「心」,代表第八識。心意識的「意」,代表第七識。心意識的「識」代表第六識。
#過去生中「身行;口行;意行」所造作的一切「善業;惡業」,其種子都存在阿賴耶識(即第八意識)的「能藏;執藏;所藏」。由第七意識負責。由第六意識負責執行」
○第六識,包括:「眼識、耳識、鼻識、舌識、身識、意識」
△當心念形成一層一層的堅固念頭時,就形成「意識心識蘊,一般稱此為「行緣識」
參見:04【心意識;識】


●「名色,是什麼?
「名色」,代表「有」東西,但「無形體」的階段,所以是屬於「受精卵」的階段。


●「六入,是什麼?
「六入」,是指在「名色」之後,形成「眼根;耳根;鼻根;舌根;身根;意根」等器官鄒形階段,叫做「六入」


●「觸,是什麼?
「觸」,代表形成「神經系統」,是指「觸覺;接觸」。可以從「愛撫、碰觸」中能感覺到「喜、樂、不舒服」
#在胚胎中或出胎後的嬰兒,都具有「觸覺」


●「受,是什麼?
「受」,代表形成「感受系統」,是指「六根」能分別出「六塵」中好惡境界的感受能力,但未能起「貪淫」之心。


●「愛,是什麼?
「愛」,就是「情執的愛」,譬如,「執著親情的愛、貪圖享樂、貪圖己有、追求…」等的愛。


●「取,是什麼?
「取」,就是「執取五塵」的能力,譬如,「貪慾轉盛,到處追求愛取有…」等的能力。
「五塵」,就是「色塵;聲塵;香塵;味塵;觸塵」


●「有,是什麼?
「有」,就是「執有;佔有」的能力,譬如:「不擇手段的追求諸境而佔為己有」的能力。
「因果不亡」「有」「生因識有」「有」
○佛經有云:「雖經千百劫,所作業不亡,果報還自受」


●「生,是什麼?
「生」,是指「在未來世的六道中受生」
「六道」,是指「天道;人道;修羅道;畜生道;餓鬼道;地獄道」


●「老死,是什麼?
「老死」,是指「在未來世的六道中受生」之後,又得五蘊之身,成熟後又開始敗壞,叫作「老死」。佛家稱此循環為「生老病死」
#「五蘊」,是指「色蘊;受蘊;想蘊;行蘊;識蘊」


二、生死輪迴
●「生死輪迴」,是什麼?
*生死輪迴的「生死」,是指「形體」在十法界中的「生滅」。生死輪迴的「輪迴」,是指不死的靈魂在十法界中的「輪迴」
「十二因緣」,就像「十二個鏈鎖」,鎖住我們的「生死輪迴」的宿命。在「十二個鏈鎖」中,最能受我們掌控的鏈鎖是:「愛;取;有」,不是「識」。因為「識」太複雜,而且根深蒂固。
#設法打破其中一個鏈鎖,就可以逃脫「生死輪迴」的輪迴宿命。


●「分段生死」,是什麼?
*有「形體」「生死」,佛家稱它為「分段生死」


●「變異生死」,是什麼?
*無「形體」「生死」,譬如:精神的變異,佛家稱它為「變異生死」


三、愛 取 有
●「覺有情的愛」,是什麼?
*凡夫的愛是「情執的愛」,那是「痴;迷」的根源。
#修持「覺有情的愛」,才能了脫「痴;迷」


●「不取」,是什麼?
淨空法師說,修行可以從「不取」下手。譬如,從『離』「名字相、文字相和心緣相」下手,就可以逃脫「生死輪迴」的宿命。
#《金剛經》云,可以從「無我相、無人相、無眾生相、無壽壽相」下手,可以逃脫「生死輪迴」的宿命。


●「有而不有」,是什麼?

「有而不有」,就是「心」中沒有被「有」綁住,保持清淨心,如此可以逃脫「生死輪迴」的宿命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