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6月15日 星期三

「六妙法門 (鬆禪+觀自在)的六妙法門」,是什麼?

「六妙法門 (鬆禪+觀自在)的六妙法門」,是什麼?
1.六妙法門
●「六妙法門」,是什麼?
「六妙法門」,就是佛陀教導的「安那般那」法門。
「六妙法門」,是以「數息→隨息→止息→觀息→還息→淨息」等六個步驟做為契入「明心→見性」的重要法門。
●「(鬆禪+觀自在)的六妙法門」,是什麼?
*加入(鬆禪+觀自在)的六妙法門,其基本功法仍然是由「呼吸入門」,逐步進行「數息 →隨息 →止息 →觀息 →還息 →淨息」
(鬆禪+觀自在)的六妙法門,比單純的「六妙法門」,功效較為顯著。
「鬆」,是什麼?
「鬆」,就是「全身+全心」保持「放輕鬆態」,形成「有氣無力」的狀態。
「禪」,是什麼?
「禪」,就是保持:「一心;了了分明+無事無念+生心無住」。依《壇經》的說法,可以說是保持:「外於一切善惡境界,心念不起;內見自性不動」


●「觀自在」,是什麼?
「觀、覺、見」相關功夫位階及心念波微細度示意表.jpg
「觀」,就是用「清淨心」「看;觀照」自己面對一切境緣時,「內心」的狀態。一般而言,稱此為觀照:「內緣、外緣」
「觀自在」,就觀察面對一切境緣時,內心是否:「隨緣不便;不便隨緣」
#如何才能「觀自在」
「觀自在」,就是面對任何境界時,首先吸一口氣,萬緣放下,調整並保持「身心鬆透+無事無念+了了分明」的心境下,使身心如棉花敷地,柔軟身心,然後「觀照」自己的呼吸,安住呼吸,進入「身息相依+心息相依+空息相依」,進行「觀照」內心面對一切「喜悲;紛亂;闇沉;⋯」的境緣時,是否保持「隨緣不便;不便隨緣
「觀」是有層次的。
參見上表:「觀、覺、見」相關功夫位階及心念波微細度示意表
●「(鬆禪+觀自在)六妙法門的數息功法」,是什麼?
(1)保持「身心鬆透+無事無念+了了分明」的心境下,將「心」安住在「數息」上,「心」很快就可以進入「觀」的層次。
「數息功法」的理論依據是「一切法從心想生;唯心所現,唯識所變」
參見:11【唯心所現,唯識所變】


(2)數息的「息」,就是(自+心),即「心」的上面有息,亦即心息相依,「息」到那裡,「心」也同時到那裡,才能保持「了了分明+無事無念+生心無住」
(3) 當「心」不能安住時,可以由一數到十,然後重數。


●「(鬆禪+觀自在)六妙法門的隨息功法」,是什麼?
*保持「身心鬆透+無事無念+了了分明」的心境下,將「心」安住在隨息上。「心」要隨呼吸之長短而走,入時「知」入,出時「知」出,長短冷暖皆「知」悉。
「隨息的理論」依據是:「一切法從心想生;唯心所現+唯識所變」
「隨息」「知」,雖然是「佛知佛見;見聞覺知」「知」,但層次上,最高只能達到「見聞覺知」「聞」層次。
○減輕「分別心、執著心」,才能「隨息」「知」的層次才能提升。
參見下表:「見聞覺知」訊息場微細度示意表


「見聞覺知」訊息場微細度示意表.jpg
●「(鬆禪+觀自在)六妙法門的止息功法」,是什麼?
「止息」,是在保持「身心鬆透+無事無念+了了分明」的心境下,將「心」安住在「一心不亂;心一境性;一心;絕對一心」上,即可「得止」
「止息」的理論依據是:「一切法從心想生;唯心所現+唯識所變」
「得止」者,可以契入「初禪未到地定」的境界;或契入「見聞覺知」「覺」層次。
「初禪未到地定」的狀態是:「身心虛豁,不見床坐,身心輕安」
●「(鬆禪+觀自在)六妙法門的觀息功法」,是什麼?
「觀息」,可以契入「明心階段」;或契入「見聞覺知」「知」層次;或契入「照住(即:次次原子微細度)的階段。
參見P1示意表或:20【「觀、覺、見」相關功夫位階及心念波微細度示意表】


「觀息」是在保持「身心鬆透+無事無念+了了分明」的心境下,「捨識用根;外不著相+內不動心;攝用歸體+由體發用」的去觀自己妄念的來來去去。
「微細(即:次原子微細度)的觀;觀照」階段,就是在「根地;第七意識心」直接觀察「能所是一」的階段。
「極微細的觀;照住」階段,就是用「第八意識心」直接觀察「能所是一」的階段。
「超微細的觀;照見」階段,就是用「佛眼;佛地」直接觀察「能所雙亡;如來性體」的階段。
△《金剛經》云,「凡所有相皆是虛妄,若見諸相非相,即見如來」
參見:p1「觀、覺、見」相關功夫位階及心念波微細度示意表
「觀息」,可以體悟:「妄想;分別;執著」等,都是因為「有我」而緣生的。
「觀息」,可以體悟:「妄想本空、煩惱本空、分別本空、執著本空…」等,都只不過是一堆緣起的「雜念」而已。
「觀息」,可以使「煩惱次數變少、煩惱強度變弱」
老師說,明心階段,可以體認「緣起性空」的真義,亦即可以體認:「緣起知性空 → 緣起悟性空 → 緣起得性空」
●「(鬆禪+觀自在)六妙法門的還息功法」,是什麼?
「還息」,相當於「見性階段;悟空階段(即:緣起知性空→緣起悟性空 )
「還息」,就是「亡所;萬緣放下;放下一切妄念;放下一切業力習氣;放下一切『煩惱障+所知障』」
#把身體還給身體,呼吸還給呼吸,一切還給一切,最後只剩下還不掉的那個,就是本來面目,自心本源。
○《指月錄》云,「心外無法,法外無心,心法既無,則一切是非名相皆空」
說,「一切法從心想生;境隨心轉;心淨則國土淨」
玄覺禪師所說,「恰恰用心時,恰恰無心用」,那才是「還」的真實義。
●「(鬆禪+觀自在)六妙法門的淨息功法」,是什麼?
「淨息」,是依性起修階段。「淨息」,就是繼續淨化「極微細;第八意識心」「超微細;佛心」的心念,一般稱此為「悟後起修;能所雙亡階段 →悟能階段 → 悟淨階段」
「淨息」的真實義,相當於玄覺禪師所說的「恰恰用心時,恰恰無心用;無心恰恰用,常用恰恰無」
「淨息」的真實義,相當於臨濟禪師所說的:「沿流不止問如何,真照無邊說似他。離相離名人不稟,吹毛用了急須磨」「離相離名」就是「淨息」
○八地以上菩薩,才是不退菩薩。所以「悟後」必須修「淨息」
○佛說,「心淨則國土淨」,所以必須「淨息」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