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心印傳承 感應道交 涅槃妙心 放心」,是什麼?
1.心印傳承
●「心印傳承」,是什麼?
*「印」,就是印鑑,是一種「證明它是真實不假」的印鑑。
#「心印」,就是心的印鑑。
○「心印」,就是如如不動的「真心」。
○「真心」,是指「本心、佛性、自性、如來、真如…」等。它是一切所有相的共同性體。故云:「唯心所現」。
○「真心」具有下列特微:
《六祖壇經》中惠能說「何期自性本自清淨,何期自性本不生滅,何期自性本自具足,何期自性本無動搖,何期自性能生萬法」。
《心經》則云,「舍利子,是諸法空相,不生不滅,不垢不淨,不增不減」。
●「印心」,是什麼?
*「印心」的作用,就是印證他的「知;見」是否正確?印證他「悟道」是否正確?印證他所悟的「道」若與「如來真實義」是否相契合?印證他所悟的「知、見」與「佛知佛見」是否相契合?
#「正確的道」,必須與「如來真實義」相契合。
#「正確的知見」,必須與「空有;佛知佛見」相契合。
*「以心印心、心印傳承」,是檢驗有沒有「開悟」的根本方法。
●《憨山老人夢遊集》云:「達摩西來,單傳直指,以心印心」,是什麼?
*達摩祖師西來傳法的「方法;標準」,就是「單傳直指,以心印心」,故《宗鏡錄》云,「祖佛相傳一心之法,以心印心,不傳餘法」。
#《景德傳燈錄》云,「自如來付法迦葉以來,以心印心,心心不異」。
2.感應道交
●「感應道交」,是什麼?
*「感應道交」,就是「心心感應;心心共嗚;心心共振」。
#「感應道交」的異名,就是:「以心印心,心電感應,心心相應,人同此心,心同此理,母女連心;共鳴…」等。
*從科學的角度來說,「感應道交」,是指兩個不同的「訊息波或訊息場」之間的「共鳴;共振」,但其必要條件是兩個「訊息波或訊息場」的「振幅、波頻、載體能量」要相當。
●「用心若鏡」,是什麼?
*「用心若鏡」,是指「心」像「鏡」一樣,有什麼「物」就照什麼「像」,但不照餘物,不留映像。
#「用心若鏡」,就是「感應道交」,所以「事來則應,過去不留」。
#證得「用心若鏡」者,就是證得「對境不落境+對心不住心」;就是證得「了了分明+無事無念+生心無住」。
#證得「用心若鏡」者,就是證得「大圓鏡智」,證得「無上正等正覺」。
○用心若鏡的「鏡」,就是大圓鏡智的「鏡」。
●「用心若鏡 vs 感應道交」,是什麼?
*用心若鏡的「鏡」,是指「心」像個一塵不染的「大圓鏡」一樣,當然「事來則應,事過不留」。
#用心若鏡的「心」,可以比喻為「無成見、無意圖、無喜貪、無信仰、無理想、無觀念…」等,故一塵不染。
#用心若鏡的「心」,依《金剛經》的標準,已證得:「無我相、無人相、無眾生相、無壽者相」,較高層次者,則證得:「無我見、無人見、無眾生見、無壽者見」。
○依《指月錄》玄覺禪師的標準,此「心」已證得:「恰恰用心時,恰恰無心用﹔無心恰恰用,常用恰恰無」。
*《憨山老人夢遊集》云,「聖人用心如鏡,不將不迎,來無所粘,去無蹤跡,以其至虛而應萬有也」。
*《肇論疏》云,「聖人用心如鏡,影動而體寂,影隱而形彰」。
*《莊子》云,「至人之用心若鏡,不將不迎,應而不藏,故能勝物而不傷」。
●「凡夫;真我」之間不能產生感應道交,是什麼?
*因為「凡夫」和「真我」之間的訊息波及訊息場沒有「共振;共鳴」。
#「真我」的訊息場是真接「由體發用」,其波幅的微細度在「次次次原子」,稱它為「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」的訊息場;「超微細」的訊息場。
○「凡夫」的訊息場被「妄想、分別和執著」染污,故「振幅、波頻和載體能量」不同於「真我」。
3.正法眼藏;涅槃妙心
●「正法眼藏;涅槃妙心」,是什麼?
*世尊在靈山會上,拈花示眾,眾皆默然,唯迦葉破顏微笑。世尊云,「吾有正法眼藏,涅槃妙心,實相無相,微妙法門,不立文字,教外別傳,付囑摩訶迦葉」。
*「正法眼藏」,就是:「清淨佛眼」,亦名「如來心眼」。
#正法眼藏的「藏」,可以是「寶藏」,也可以是「袋子」。
「涅槃妙心」,就是:「如來性體;如來心體」。
#「涅槃」,就是「涅槃寂靜」,就是「不生不滅」。
○依六祖惠能的說法,「涅槃寂靜」,就是「本自清淨,本不生滅,本自具足,本無動搖,能生萬法」。
△《五燈全書》(卷34-120)云,「于心所生,即名為色,知色空故,生即不生。盡大地是正法眼藏。盡大地是涅槃妙心,實相無相,微妙法門」。其實,這就是「心、佛、眾生三無差別」的寫照。
#「妙心」,就是「能生萬法;空中生妙有」的那顆心。
●「拈花示眾」,是什麼?
*「拈花示眾」,就是捧著花和太家見面。
4.放心
●「放心」,是什麼?
*「放心」,就是放下「妄想、分別、執著」的心,讓真心透露出來。
#「真心」與「妄心」,是一如的。
參見:「本心 vs 妄心」的示意圖
*孟子曰:「學問之道無他,求其放心而已矣」的「放心」說,和《金剛經》的「無住生心;心淨則國土淨」說,具有相似的意思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