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十牛圖】
1.十牛圖
●「十牛圖」,是什麼?
*「十牛圖」,是禪宗教導門生:「明心→見性→成佛;悟空→悟能→悟淨」的十個學習歷程;是禪宗導引:「能所二元系統」進入「能所一元系統」的重要法門;亦是中國禪宗:「淨化妄心;尋找佛性;勝解如來真實義」的重要法門。
參見:12【勝解如來真實義】
#「十牛圖」的「牛;心牛」,代表「佛性」,亦代表「自性;本心;真我;真如;自性;如來;寂滅…」等。所以「見牛」代表,則「見性;開悟;找到真心…」。
參見:【「十牛圖 vs 心地清淨度」示意表】
2.十牛圖的修行
●「十牛圖的修行」,是什麼?
*十牛圖的修行,是有次第的修行方法,是屬於「如來禪」,其概要如下:
#「十牛圖」的次第,就是「尋牛 →見跡 →見牛 →得牛 →牧牛 →騎牛歸家 →忘牛存人 →人牛具忘 →返本還元 →入廛垂手」等十隻牛(十個階段)。
●第一隻牛:「尋牛」,是什麼?
*「尋牛」,就是尋找「佛性;心牛」,是屬於「第一隻牛;發菩提心」階段。
#依【「十牛圖 vs 心地清淨度」示意表】知道,「第一隻牛」的心地污染率約「100%~85%」。
#「尋牛」,最重要的工作是:「發堅固的菩提心」。聖嚴法師說,「發菩提心」,實際上就是「發大願心」,其中最重要的內涵是:「發廣度眾生的大願心」。
#鄭老師一再強調「心的方向;覺的方向」,決定一個人的「行為」。
*《金剛經》第二品,須菩提長者請教世尊的第一句話是:「善男子。善女人。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。云何應住?云何降伏其心?」。
#「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」,就是「發菩提心」。
*「發菩提心;發第一個大願心」,就是發「眾生無邊誓願度」的大心願。
#鄭老師強調,大願心有三,即:
(1)「信」:信眾生是佛。
(2)「願」:願眾生是佛。
(3)「行」:行眾生是佛。
#四弘誓願的大願心是:「眾生無邊誓願度、煩惱無邊誓願斷、法門無量誓願學、佛道無上誓願成」。
○其意涵就是:要確實發度盡眾生的「大願心」,必須先斷盡「煩惱障」。。
△要成就「佛道」,也必須斷盡「煩惱障」。
「煩惱障」,包括:「無明煩惱障;塵沙煩惱障;見思煩惱障」。
(1)「無明煩惱障」,是妄想心引發的。
(2)「塵沙煩惱障」,是分別心引發的。
(3)「見思煩惱障」,是執著心引發的。
△要斷盡「煩惱障」,必須先養成過「放下煩惱障;培養「輕鬆+自在」的習慣」
△佛說,「心淨則國土淨」,是故「心淨」是學佛的必要條件,「心淨」才有能力廣度眾生。
●第二隻牛:「見跡」,是什麼?
*「見跡」,是屬於「第二隻牛;明心」階段,但尚在二元系統中,依【「十牛圖 vs 心地清淨度」示意表】知道,第二隻牛的心地污染率約「85%~70%」。
參見:【「十牛圖 vs 心地清淨度」示意表】
#「見跡;明心」階段,必須明確知道有一個「本自清淨;不生不滅;本自具足;本不動搖;能生萬法」的真心存在,只是還沒見到它。
○「真心」的微細度是:「次次次原子」的微細度,被「妄想;分別;執著」等較粗的訊息場所障蔽。
#利用「獨頭意識」,以及「觀自在;緣起法;邏輯論證」等方法,是可以達到「見跡;明心」。
○眾生為什麼會「迷」呢?
(1) 因為不明「真理」。
(2) 因為「真心」被「妄想;分別;執著」的障礙。
(3) 因為「真心」被「所知障;煩惱障」所障礙。
(4)因為「真心」被「無明煩惱障;塵沙煩惱障;見思煩惱障」所障礙。
(5) 因為「真心」被「四相;四見」所障礙。
…
#吉州 青原 惟信禪師說,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,「見山是山,見水是水」。及至後來「親見知識;得個入處」(即開悟、入流亡所→返聞聞自性,契入「初住」菩薩位階),則是「見山不是山,見水不是水」。而今「得個休歇處」(即:契入能所雙亡,甚到契入「等覺」菩薩位階),則依然是「見山還是山,見水還是水」。
○親見知識的「知」,代表「真心;自性」;親見知識的「識」,代表「意識心」。
○「見山是山、見水是水」,為什麼?
因為「迷;具足分別心」,故只見「有」,不見「空」。
○「見山不是山、見水不是水」,為什麼?
(1)「見山不是山、見水不是水」,是屬於淺層的「空;有」不二階段。
(2)理論上利用「獨頭意識」,以及「邏輯論證」,可以理解「山不只是山、還有空的存在;水不只是水、還有空的存在」,但這個層次,只能達到「明心」階段,或「悟空」階段。(註:深層的悟空,是悟「本來無一物」)
#依《金剛經》的「見跡;明心」標準,代表「心」中尚有微細的「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」等「妄心」存在;或「心」中尚有微細的「我執、法執」存在。
#「見跡;明心」,就是見到「性;自性;佛性…」的「質」,與佛相似;但見到「性;自性;佛性…」的「量」,則不穩定且不足。其特色是:知道事的道理,但尚具有微細「我執、法執」。
●第三隻牛:「見牛」,是什麼?
*「見牛」,是屬於「第三隻牛;初階開悟見性」階段。
#「初階開悟見性;見牛;第三隻牛」,已放下「自我意識」,達到「離相」的層次,但不穩定,尚有「我執、法執」在其中,只是契入「欲界定」。
○在此階段,「見性的質」已與佛並肩,亦即得到「正法眼藏」(又稱為法眼淨),可以明確知道「真與假、心佛眾生三無差別」,但「見性的量」則尚不足、不穩定。
#依【「十牛圖 vs 心地清淨度」示意表】知道,「初階開悟見性;見牛;第三隻牛」的心地污染率約「70%~55%」。
參見:【「十牛圖 vs 心地清淨度」示意表】
*就功夫的標準而言,「初階開悟見性;見牛;第三隻牛」已具備「身心虛豁、不見床坐」的欲界定功夫。
#就《金剛經》的標準而言,「初階開悟見性;見牛;第三隻牛」階段須具備「見相非相」的離相功夫。故《金剛經》云,「凡所有相皆是虛妄,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」。
#就《永嘉證道歌》的標準而言,須具備「不見一法」的離相功夫。故《永嘉證道歌》云,「不見一法即如來,方得名為觀自在」。
*「初階開悟見性;見牛;第三隻牛」階段,相當於惟信禪師所說「得個入處」。這是開始「悟後起修」階段。
●「六神通」,是什麼
*「初階開悟見性;見牛;第三隻牛」者,已具有「六神通」的能力,但因「無我;開悟見性」的層次不同,因此所具「六神通」的層次亦不同。
(1)「天眼通;天耳通」,是什麼?
#「天眼通;天耳通」,相當於「初果羅漢」階段的能力。
○「天眼通」:是能「自在」照見世間一切遠近的形色,及六道衆生苦樂的種種現象!
○「天耳通」:是指能「自在」聽聞世間種種聲音,及六道衆生一切苦樂言語!
(2)「他心通」,是什麼
#「他心通」,相當於「二果羅漢」階段的能力。
○「他心通」:是指能「自在」得知六道眾生的心念!
(3)「宿命通」,是什麼
#「宿命通」,相當於「三果羅漢」階段的能力。
○「宿命通」:是指能了知自身及其他六道衆生一生二生,乃至百千萬世的宿世因緣!
(4)「如意通」,是什麼
#「如意通」,相當於「四果羅漢」階段的能力。
○「如意通」:又稱為「神足通」,就是能隨意變現、分身,身體能飛行於空,翻山越海,一切行動都沒有障礙!
(5)「漏盡通」,是什麼
#「漏盡通」,相當於「佛」具足的能力。
○「漏盡通」:「漏」可以指「斷煩惱」。漏盡則是指「斷盡一切煩惱」,不受生死而能解脫!是智慧神通!是開悟的佛才具有的神通!
●第四隻牛:「得牛」,是什麼
*「得牛」,是屬於「第四隻牛;淺層的開悟;自覺自悟」階段。
#「得牛;第四隻牛;淺層的開悟;入流亡所」階段,相當於「空四相;能聞;入法性之流;觀自在+自修自證」階段,一般稱為「入流亡所」階段。但只是「淺層的見性;淺層的開悟」,得到「淺層的正法眼藏」(又稱為法眼淨),亦即「得牛的質」與佛相當,但「得牛的量」不穩定,常常被心中的雜染障蔽,故要勤練自修自證。(相當於「初果羅漢」的前階段)
○「我」淡薄了(深層的「我」還在!),故能「悟」本來無一物,亦即悟「無我相、無人相、無眾生相、無壽者相」。故《金剛經》云,「凡所有相皆是虛妄,若見諸相非相,即見如來」。
#依【「十牛圖 vs 心地清淨度」示意表】知道,「得牛;第四隻牛;淺層的開悟;入流亡所」的心地污染率約「55%~40%」。
參見:【「十牛圖 vs 心地清淨度」示意表】
#「修持空四相;自我訓練」的方法是:
(1)勤修「對境不落境、對心不住心」。
(2)勤修「恰恰用心時,恰恰無心用。無心恰恰用,常用恰恰無」。
(3)勤修「境風吹不了識浪…」等。
●第五隻牛:「牧牛」,是什麼
*「牧牛」,是屬於「第五隻牛;自修自證;依性起修+長養聖胎」階段。
#「牧牛;第五隻牛;依性起修」階段,也可以說是「向眾生學習」的階段。(相當於初果羅漢的七往來階段)
○「牧牛;第五隻牛;依性起修」,是修深層的「悟空」,再悟淺層「悟空有不二;悟無相無不相;悟眾生是佛」的階段。
○此階段要勇敢地面對眾生的各種緣起,努力自我考驗並培養「覺知」的敏感度和穩定度,達成圓滿的「空四相」。
○此階段的特色是:練習轉第七識為「平等性智」,轉第六識為「妙觀察智」。
#依【「十牛圖 vs 心地清淨度」示意表】知道,「牧牛;第五隻牛;依性起修」的心地污染率約「40%~30%」。
參見:【「十牛圖 vs 心地清淨度」示意表】
●第六隻牛:「騎牛歸家」,是什麼
*「騎牛歸家」,是屬於「第六隻牛;自修自證;依性起修+長養聖胎」階段,是修深層的「能覺;悟法空」階段。
#「第六隻牛;自修自證;依性起修」階段的特色是,將二元論的「心」漸漸轉化為一元論的「平等性智」,得到穩定的「清淨心;平等心」,並且形成「一切攝用歸體,由體發用」的自動反應階段,類似「二果羅漢」階段。
○和第五隻牛一樣,「第六隻牛」是修深層的「悟空」,再悟淺層「悟空有不二;悟無相無不相;悟眾生是佛」的階段。
○此階段具足穩定的清淨心和平等心,故稱這個階段為「騎牛歸家」。(相當於二果羅漢階段、一往來階段)
#依【「十牛圖 vs 心地清淨度」示意表】知道,「騎牛歸家;第六隻牛」的心地污染率約「30%~20%」。
●第七隻牛:「忘牛存人」,是什麼
*「忘牛存人」,是屬於「第七隻牛;悟後起修;自修自證;依性起修」階段,是修深層的「能知;法空;空有不二;無相無不相;眾生是佛…」階段。
#「忘牛存人;第七隻牛;自修自證;依性起修」階段,是修「亡所;人性的覺知」階段,「心量」擴大到「空無邊處、識無邊處、無所有處、非想非非想處 → 周遍虛空法界」,最後回歸到眾生是佛。有些類似「三果羅漢」階段,是「不往來、脫死」階段。
#「忘牛存人;第七隻牛;自修自證;依性起修」的內涵。
○「忘牛」,就是對「佛性」的想法淡薄了。「存人」就是「大我、我能」的想法慢慢抬頭。
○修行到「忘牛存人」時,會產生「大我」的思想,心中忘了佛性能生萬法,卻自以為是「真人、聖人」,自以為「能生萬法」,這個改變代表真正的「心能」慢慢抬頭。
#「忘牛存人;第七隻牛;自修自證;依性起修」的修行重心。
○修行的重心是修:「大我;我能;真人」的「心量」擴大到「空無邊處、識無邊處、無所有處、非想非非想處 →遍周虛空法界」。
#依【「十牛圖 vs 心地清淨度」示意表】知道,「忘牛存人;第七隻牛」的心地污染率約「20%~15%」。
參見:【「十牛圖 vs 心地清淨度」示意表】
●「人性的覺知」,是什麼
*「人性的覺知」,可以分為「凡夫的覺知」和獨頭意識的「人性覺知」。
*「佛知佛見的覺知」,就是《金剛經》所云,「一切賢聖,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」。
#「人性的覺知;佛性的覺知」,是一如,故民初太虛大師云,「仰止唯佛陀,完成在人格,人成即佛成,是名真現實」。
*在學佛的過程中最想要淨化的就是「妄想執著」和「無明業力」。
#當一個修行者達到極高境界時,最忌的是被未淨化乾淨的「妄想執著」和「無明業力」所干擾,「自以為」是聖人、是賢人、是真人!
○行思禪師,參拜六祖,曰:「當何所務,即不落階級。」師曰:「汝曾作甚麼來。」曰:「聖諦亦不為。」師曰:「落何階級。」曰:「聖諦尚不為,何階級之有。」
*十牛圖特別強調「忘牛存人」,亦即盼望依性起修者在「牛性覺知」(即佛知佛見」)處於淡薄、甚至不見的階段中,仍然要將獨頭意識的「人性覺知」保持清淨和平等,不能讓「妄想執著」和「無明業力」所干擾,才能突破所謂的「真人」階段。(相當於三果羅漢階段、不往來、脫死階段)
●第八隻牛:「人牛具忘」,是什麼
*「人牛具忘」,是屬於「第八隻牛;證悟合性、無修無證、無生法忍」的四果羅漢階段。
#「人牛具忘;第八隻牛;證悟合性;無生法忍」階段,是完全「放下佛性;放下大我;放下真人」的想法,處於「了了分明、無事無念、生心無住」的狀態。亦即進入「能所雙亡;一元系統」,此階段為「能所一如」的真實「悟空」階段。
#「人牛具忘;第八隻牛;證悟合性;無生法忍」階段,是屬於「無修無證」的階段。依《金剛經》的標準,此階段屬於「空四相、空四見」的階段。
*在「忘牛存人」之後,牛性的覺知不見了,獨頭意識的「人性覺知」也慢慢處於淡薄了,不再覺得自己是「真人、聖人」了。正確的修行,會促使兩者都轉化成:「始覺本覺不二、空四相、本來無一物、無智亦無得、生滅滅已、無我執法執」。形成穩定的、完整的「清淨心」和「平等心」,那就是佛家所稱的「平常心」,也就是牛與人的對立消融了,形成一切攝用歸體、本來面目的人,這就是人牛具忘的階段。(相當於四果羅漢階段、了生階段、無生法忍階段)
#依【「十牛圖 vs 心地清淨度」示意表】知道,「人牛具忘;第八隻牛」的心地污染率約「15%~10%」。
參見:【「十牛圖 vs 心地清淨度」示意表】
●第九隻牛:「返本還元」,是什麼
*「返本還元」,是屬於「第九隻牛;悟後起修;自修自證;依性起修;過著平常生活+隨緣利他」的階段。主修「能淨;返本還元;觀自在」。
#「第九隻牛;悟後起修;自修自證;依性起修;過著平常生活+隨緣利他」,表示修持「觀自在菩薩」階段,得穩定的「平等性智」,過著「能所雙亡;消歸自性;法住法位;攝用歸體;由體發用;一真一切真;隨緣利他;觀自在菩薩…」等的生活。是故一個「見山還是山;見花還是花;見草還是草;…」的人。是一個「高高山頂立;深深海底行;無所住而生清淨利他心」的人。
#「返本還源;第九隻牛」是修圓滿的「一切攝用歸體+由體發用;悟淨」階段。
#依【「十牛圖 vs 心地清淨度」示意表】知道,「返本還元;第九隻牛」的心地污染率約「10%~5%」。
●第十隻牛:「入廛垂手」,是什麼?
*「入廛垂手」,是屬於「第十隻牛;悟淨;入廛垂手;慈悲濟世」的階段。主修「慈悲濟世;覺行圓滿」。
#「入廛垂手;第十隻牛;慈悲濟世」階段,是修「法空+我空+空空」的階段,亦是「悟淨」階段。
○「入廛垂手;第十隻牛;慈悲濟世」,是屬於「過著平常生活,隨緣渡化,隨緣利他,慈悲濟世,覺行圓滿」的階段。
#依【「十牛圖 vs 心地清淨度」示意表】知道,「返本還元;第九隻牛」的心地污染率約「5%~0%」。
參見:【「十牛圖 vs 心地清淨度」示意表】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