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6月15日 星期三

02「了了分明 無事無念 生心無住 靈明覺知」,是什麼?

「了了分明  無事無念  生心無住  靈明覺知」,是什麼?
 
1.了了分明;無事無念;生心無住
●「成佛的必要條件」,是什麼?
*成佛的必要條件是:「了了分明+無事無念+生心無住;絕對的靈明覺知;絕對一心+眾生是佛;…」

●「了了分明」,是什麼?
「了了分明」,就是在「照見五蘊皆空;心地清淨;萬緣放下;無事無念…」下起用的「知;覺」,依層次不同,可以分為:為「明心 →觀照 →照住 →照見 → 靈明覺知」。參見下表:
「觀、覺、見」相關功夫位階及心念波微細度示意表.jpg

「知;覺」「不二」
「了了分明」,最低層次的境界,是「明心」。較高層次的境界,相當於《心經》所說的「照見五蘊皆空;照見眾生是佛」「照見」。最高層次就是「照見」,相當於契入「佛地;常寂光淨土」「靈明覺知」
#《徹悟大師語錄》云:「一切法門,以明心為要。一切行門,以淨心為要」
○此處的「明心」是佛教術語,表示親證:「妄心;真心」
「明心」層次到達「照見五蘊皆空」的當下,「理悟;證悟(見如來;見性)」者可以「見性」,但「見性的量」可能尚不足。故《楞嚴經》云,「理則頓悟,乘悟並銷。事非頓除,因次第盡」
「理悟;證悟(見如來;見性)」者,相當於契入「理事不二;絕對一心」,但「見性的量」可能尚不足
●「無事無念」,是什麼?
「無事無念」,就是「不起心+不動念;空白心;對境不落境+對心不住心」

●「生心無住」,是什麼?
*生心無住的「生心」,就是起用「了了分明+無事無念+生心無住;絕對的靈明覺知;絕對一心+眾生是佛;…」的真心。
*生心無住的「無住」,就是「對境不落境+對心不住心;心不沾黏」
「了了分明+無事無念+生心無住」,三者是「不二」
「佛」的最簡單定義,就是「絕對一心+眾生是佛;了了分明+無事無念+生心無住;靈明覺知」
「生心無住」,就是「該生心就生心,處理完就放下,絕不被妄想執著所沾黏」。這就是「修行」的最重要原則。
#《金剛經》云,「是故須菩提!諸菩薩摩訶薩,應如是生清淨心,不應住色生心,不應住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生心,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」
聖嚴法師在二十一世紀「四它」生活主張,就提倡:「面對它 → 接受它 → 處理它 → 放下它」。那就是「生心無住+無住生心」的最高表現。
●「修行的目的和方法」,是什麼?
「修行的目的」,就是找回自己的「真心;清淨心;清淨平等覺的真心」
#找回自己的「真心」,就是契入:「絕對一心+眾生是佛;了了分明+無事無念+生心無住」的境地。
「修行的方法」,一般經典告訴我們,是以「戒定慧」為導引,以「觀+離;看破+放下」為手段的生命淨化過程。
參見:25【觀+離;看破+放下;離名離相】

老師則告訴我們,最適合現代人的修行方法是:「鬆禪念佛成佛法門」
參見:16【禪;鬆禪吐納;鬆禪念佛成佛法門】

●「靈明覺知」,是什麼?
「靈明覺知」,就是「佛知佛見」。就是「佛性;自性;本心…」起作用的「覺;知」
「靈明覺知」,就是「不起心不動念;了了分明+無事無念+生心無住;對境不落境+對心不住心」當下的「覺;知」
「靈明覺知」,就是「一真;現量境;實相;不實不虛;空有不二;不一不異;諸相非相;無相無不相;般若;無上正等正覺;…」當下的「覺;知」

●「知;覺」,是什麼?
*在佛法上,「知」「覺」代表同義,「知;覺」不二。
「知;覺」,是有層次的,但經典上很少將它區分。最高層次的「知;覺」就是「佛知;無上正等正覺;般若;般若智慧;…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#「佛知」,就是「絕對清淨心的知」
「覺」,也是有層次的。一般將它區分成:「覺;正覺;正等正覺;無上正等正覺」等五個層次。參見下表:「觀、覺、見」相關功夫位階及心念波微細度示意表
「觀、覺、見」相關功夫位階及心念波微細度示意表.jpg

●「直覺力」,是什麼?
「直覺力」,就是「覺;知;靈明覺知;佛知;無上正等正覺;般若;般若智慧;…」起作用,不假外求的直覺力量,是人人本自具足的。
#當肢體移動時,「靈明覺知;直覺力;覺;知;佛知」就知道移動;當肢體停止時,「靈明覺知;直覺力;覺;知;佛知」就知道停止。此「覺;知」是人人本自具足的。
○當「靈明覺知;覺;知;佛知」起作用,就會產生威力無限的「直覺力」
「靈明覺知;直覺力」,是「不二」的。

2.佛知佛見的訊息場
●「佛知佛見」,是什麼?
「佛知佛見」,就是「了了分明+無事無念+生心無住」起作用當下的「覺;知;靈明覺知;佛知」;就是「佛性;自性;真如;真心…」起作用當下的「覺;知;靈明覺知;佛知」;就是「攝用歸體,由體發用」起作用當下的「覺;知;靈明覺知;佛知」
#《華嚴經》云,「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,只因妄想執著故,不能證得」。故「如來智慧德相」,也就是「佛知佛見;靈明覺知…」的果報。

●「訊息;訊息場」,是什麼?
「訊息」,又名「資訊;信息」。本質上是一種「想法;資訊;信號;訊息;…」。但必須靠「載體」才能把「想法;資訊;信號;訊息;…」傳遞出去。
*任何「一個手勢;一則表情;一則看板上的文字或圖相;…」等,都可以代表某種「想法;信號;資訊;訊息;…」
「傳遞訊息的載體」,可以是:「電磁波、能量、書、信、報紙、看板、一個表情、一個動作;…」等。
「想法;信號;資訊;訊息;…」分佈的空間,稱為「訊息場」。
#從訊息場論來看,「佛知佛見」是一種「超微細」振幅的訊息場(訊息的振幅大小約次次次原子),是一種「本自清淨;本不生滅;本自具足;本無動搖;能生萬法」的本元訊息場。
參見:10【訊息場;本元訊息場;不同微細度的宇宙;上帝粒子】

●「直覺力的訊息場」,是什麼?
「直覺力的訊息場」,就是「佛性;自性;真如;真心;…」的訊息場,它是以「零點能量」為載體,它的振幅微細度約在「次次次」原子的大小。
○只有「無事無念;無障無礙;一法不立」的清淨心,才可以和「直覺力的訊息場」產生「感應道交」,形成「直覺力」
#當心中「有事有念」,就會和「心念波;腦波」產生共振波,促使心念波的微細度變粗,當然就失去「感應道交」的直覺力。
「感應道交」,在科學上的定義是:兩個不同的「訊息波或訊息場」之間產生「共振;共鳴」,但其條件是兩個「訊息波」之間的「振幅;波頻和載體能量」要相當。
參見上表:心念波、腦波和振幅微細度的關係表(方便說)

心念波、腦波和振幅微細度的關係表.jpg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