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6月15日 星期三

「本心 妄心 如來真實義 如來智慧 如來藏」,是什麼?

「本心  妄心  如來真實義  如來智慧  如來藏」,是什麼?


1.本心 vs 妄心
●「本心」,是什麼?
「本心」,就是「本有的心;本來的心;真心;佛心;…」。衪具足:「遍周虛空法界;本自清淨;本不生減;本自具足;本不動搖;能生萬法」。#「本心」的異名有:
「自性;如來;如來心;如來心體;如來性體;佛性;真如;真如自性;真如實際;菩提心;菩提自性;本來;本來面目;本地風光;如來藏;一乘寂滅場;大光明藏;真心全體;無邊妙用;本地風光;本來無一物;第一義空…」等。
#當「本心」,具足「體大;相大;用大」,三大為一如。
「體」的訊息場微細度大約是「次次次原子」的大小,肉眼是看不到的。
參見:【「體相用」三大示意圖】


「體相用」三大示意圖.jpg
●「妄心」,是什麼?
「妄心」,是眾緣和合而生的「心」,又名「眾生心;意識心;心意識;識心…」
「妄心」,是「真心」受到「妄想;分別;執著」等的「障礙;污染」而應生的,故「真心;妄心」是一如。
「妄心」,是一念無明召感「真心」「應現;緣生」的。
「真心」,依《壇經》的說法,是「如如不動;本自清淨;本不動搖;本不生滅;能生萬法」
「妄心」,是「攀緣相;生滅相;動搖相;濁相」,是不能生萬法。
△假定把「妄心」比喻為「烏雲」,把「陽光」比喻為「真心;如來性體」,則「妄心」具有障礙「真心」的能力。
△假定把「海水」比喻為「真心;如來性體」,那「海水的波浪」就是「妄心」,故《教觀撮要論》云,「全波是水無同異,全水為波沒後先」老師則說「全波是水;全水是波」
「妄心」的內涵包括:「妄想;分別;執著;色受想行識;貪瞋痴慢疑;名聞利養權…」
參見:【「真心 vs 妄心」示意圖】


「真心 vs  妄心」示意圖.jpg


「妄心」,一般稱它為「我心;意識心」,包涵八個識,即「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」前五識,第六「了別識」,第七「末那識」,和第八「阿賴耶識」
見:「八識相關內涵 vs 修行」示意圖


「八識相關內涵 vs 修行」示意圖.jpg


*在唯識學中,
(1)當「心意識」「心」代表「妄心」時,一般是指「第八意識」(阿賴耶識)。
(2)當「心意識」「意」代表「意根」時,一般是指「第七意識」(末那識)。
(3)當「心意識」「識」代表「分別心」時,一般是指「第六意識」(了別識)。


●「清淨心」,是什麼?
「清淨心」,就是「本心;真心;佛心;自性…」
「清淨心」起用,就產生「如來智慧;如來智慧德相;大智慧…」等。
「清淨心」,就是零污染的心。依《金剛經》的標準,是指心中「無我相,無人相,無眾生相,無壽者相」。純度較高的清淨心,是指「無我見,無人見,無眾生見,無壽者見」(其微細度約在「次次原子」的範疇)。純度最高的清淨心,是指心中呈現「我空,法空,空空」(其微細度約在「次次次原子」的範疇)
「清淨心」,是「絕對的;獨一的;無實無虛;兩邊不住;一真的…」。因此,「清淨心」具足「不垢不淨;不增不減;不生不滅…」的特性。
「清淨心」,也可以是「無住心;如來心」,是指:「萬緣放下的心;放下身心世界的心;離妄想執著的心;出離的心;無念解脫的心」
△《金剛經》說,「信心清淨則生實相」,那個「心」就是「清淨心;如來心」
●「佛心」,是什麼?
「佛心」,就是「真心;本心;菩提心;如來性體;清淨心;自性…」等的異名。
#《心經》的「自在;揭諦」,都是指「佛心;真心;本心;清淨心…」。《永嘉證道歌》所說的「不見一法即如來,方得名為觀自在」,其中「如來;自在」,就是指「佛心;真心;本心;清淨心…」
「佛心;真心;本心;清淨心…」,依《壇經》的標準,就是「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」
「狂心不歇,歇即菩提;鏡淨心明,本來是佛」,也具有「佛心;真心;本心;清淨心…」相同的意思。
「佛心;真心;本心;清淨心…」等,具足:「自足自立自存獨立絕對不可分不生不滅周遍虛空法界實相無相…」等的特性。
《心經》形容佛心;真心;本心;清淨心…為:「諸法空相;不生不滅;不垢不淨;不增不減」
○《金剛經》形容「佛心;真心;本心;清淨心…「諸法如義諸相非相…」等。
○《壇經》形容佛心;真心;本心;清淨心…「何期自性本自清淨,何期自性本不生滅,何期自性本自具足,何期自性本無動搖,何期自性能生萬法」
●「不識本心,學法無益」,為什麼?
*《壇經》五祖 和尚對惠能說:「不識本心,學法無益。若識自本心,見自本性,即名丈夫、天人師、佛」
#學佛的目的就是「要回復清淨平等覺;要見性成佛」,但要「要回復清淨平等覺;成佛」就必須「識得本心」,才能找回「本心」
●「平心」,就是「清淨心;平等心;正覺心;平常心;」的異名
「平心」,就是「不起心+不動念」的心。
#保特「平心」,就能得大智慧,離苦得樂,永脫輪迴之苦。
「平心」,就是「萬緣放下」的心。
「平心」,就是「心平氣和;平心靜氣」的心。
「平心」,就是「對境不落境;對心不住心」的心。
「平心」,就是「清淨心;平等心;正覺心;平常心;…」
「平心」,可以是「道心;道場;直心;直行心;平常心」
#《指月錄》記載,「平常心」,就是「無造作,無是非,無取捨,無斷常,無凡聖…」等的心。是故經云:「非凡夫行,非聖賢行,是菩薩行」
鄭顯黎老師說,「道;理;空;中」,常常代表「平常心;平心」
鄭顯黎老師說,平常心「平心+常心」「心平氣和、皈零不變」的心。
●「道心」,是什麼?
「道」,就是「道路;道理;道德」。而「道」的源頭就是「心」。也可以說「道」的源頭就是:「本心;清淨心;真心;佛心…」。所以「道心」,就是「真誠心;清淨心;平等心;正覺心;慈悲心」
#《指月錄》記載,僧問南泉禪師,如何是「道」云,「平常心是道。如達平常道也,見山即是山,見水即是水,信手拈來,無可無不可」
「見山即是山,見水即是水」,代表沒有障蔽的「本心」境界。
二. 如來
●「如來的通義」,是什麼?
「如來的通義」,就是《金剛經》所說的,「如來者,即諸法如義」
「義」,即「義理;道理」也。諸法的「義理;道理」都是「一如」,所以古聖賢云,「道道相同」
「如義」=如「自性」之義理,即如:「不來不去;不生不滅」之義理。
「如來的通義」,也可以如《金剛經》的另一個說法,「如來者,無所從來,亦無所去,故名如來」
「如來的通義」,也可以如《智度論》二十四所說的:「如實道來,故名為如來」
「如來者,來而不來,不來而來」。就如電視影像那樣,在銀幕上司以看到世界各地的影像,就如親臨現場(如來)看到那樣,但實際上並未親臨現場。
「如古佛再來,故名如來」
「如來的通義」,也可以如《心經》所說的「舍利子」
#《心經》云,「舍利子,是諸法空相,不生不滅,不垢不淨,不增不減」
「如來的通義」,也可以如《壇經》所說的五個「何期自性」
#《壇經》云,「何期自性本自清淨;何期自性本不生滅;何期自性本自具足;何期自性本無動搖;何期自性能生萬法」
「如來的通義」,也可以如《壇經》所說,「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」
「如來的通義」,也可以如《永嘉證道歌》所說,「不見一法即如來,方得名為觀自在」
●「如來真實義」,是什麼?
「如來的真實義」,就如開經偈所云,「無上甚深微妙法,百千萬劫難遭遇,我今見聞得受持,願解如來真實義」
「如來真實義」,也可以是:「相即非相,非相即相;無相無不相;實相無相;空有不二;眾生是佛…」
*真正了解「如來真實義」者,必然是「契入佛地;見性開悟」者。
「契入佛地;見性開悟」者,心中必須具備:「本來無一物;一法不立;心量周遍虛空法界;一即一切+一切即一;法相法性一如;我空+人空+法空+自性空;心、佛、眾生三無差別;山色無非清淨身…」等條件。
#真正了解「如來真實義」,必然是親證《金剛經》所說的:「如來者,即諸法如義;諸相非相」
#真正了解「如來真實義」,必然是親證《心經》所說的:「諸法空相;色即是空+空即是色」
#真正了解「如來真實義」,必然是親證《廣百論本》所說的:「諸法體相用,前後定應同」
#真正了解「如來真實義」,必然是親證《續燈正統》所說的:「體相用三大齊彰,塵塵攝入」
#真正了解「如來真實義」,必然是親證《首楞嚴義疏注經》所說的:「一心具體相用」
三. 如來智慧
●「如來智慧」,是什麼?
「如來智慧」,就是「如來;如來性體;如來心;本心;清淨心…」等起用所呈現的智慧,又稱它為「如來智慧德相;四智;般若;般若智慧;大智慧;無上正等正覺…」等。
#常以「攝用歸體,由體發用」來形容起用的「如來智慧」
#依《六祖壇經》的說法,「如來智慧」就是「大覺;無上正等正覺」;就是「心量廣大,遍周法界。用即了了分明,應用便知一切。一切即一,一即一切,去來自由,心體無滯,即是般若」
○依金剛經》的定義,「離相離見;離名離相;萬緣放下」的當下即呈現「般若;般若智慧;大智慧…」
●「四智」,是什麼?
*「四智」,就是「如來;如來性體;本心…」起用後所呈現的「智慧;般若智慧…」
「四智」的成分有:
(1)大圓鏡智(由八識轉的)
(2)平等性智(由七識轉的)
(3)妙分別智(由六識轉的)
(4)成所作智(由前五識轉的)
●「大智慧 vs 俗智俗慧」,是什麼?
「大智慧 vs 俗智俗慧」是不同的。
參見:【「般若智慧 vs 俗智俗慧」的比較表】
「般若智慧 vs 俗智俗慧」比較表.jpg


●「如來智慧德相」,是什麼?
「如來智慧德相」,是指: 報身圓滿的「相大」;能生萬法的「用大」
「如來智慧德相」所呈現的「三身」,就是「法身;化身;報身」
【法身】,是攝用歸體之身。
【報身】,對凡夫而言,是業報而得之身﹔對佛、菩薩而言,是果報之身。
【化身】,對凡夫而言,是不同名相、不同身份之身;對佛、菩薩而言,是千百億化身,是光中化佛無數億,化菩薩眾亦無邊。
●「絕對概念」,是什麼?
「絕對的概念」,是指「獨一無二;沒有比較;唯一」的概念。
「一真;一真法界﹔佛地…」,就是「絕對的概念」,譬如它是「絕對的平等」,但卻是「言語道斷,心行處滅」的,在修行上唯一可以做的,就是保持「了了分明+無事無念+生心無住」
○修持佛法最困難的地方,就是契入「絕對的概念」。契入「絕對的概念」,就是契入「佛地;常寂光淨土」
△保持「不起心;不動念;不二…」,就可以契入「佛地;常寂光淨土」
#經典上有關「絕對概念」的異名,有:「唯我獨尊;懸崖撒手;無依無靠;獨脫無依;迴脫根塵;一塵不染;冰稜上走;獨坐大雄峰;立錐無地;一絲不掛…」等。
蘇東坡描述「絕對」相關概念的最傳神一句話是:「溪聲盡是廣長舌,山色無非清淨身。夜來八萬四千偈,教我如何舉示人」
從科學的角度來看,「佛心;如來;本心;自性…」等,是什麼?
*從科學的角度來看,「佛心;如來;本心;自性…」等,是一種「次次次」原子的「超微細訊息場」,是以「零點能量」為載體,故為「周遍虛空法界;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」的全觀訊息場,亦稱為「本元訊息場」
#  振幅約在「次次次」原子大小的訊息場,其作用不空,但其相無相,故稱「實相無相」
參:06【全觀訊息場;全像攝影;宇宙大電腦】
四. 如來藏
●「如來藏」,是什麼?
老師說,眾生心受到「妄想;執著」「染污;綁架」,這種「染污;綁架」的作用,就像把「如來」被袋子藏住一樣,令「如來」的真實作用不能完全顯現,故稱它為「如來藏=藏如來;如來藏中藏如來」(此處的藏,解釋為袋子)
#就開悟者而言,心中是「一法不立;乾乾淨淨」,故「如來」能生萬法,它就是寶藏,稱它為「如來藏」
○在「佛地;常寂淨土」來看,「眾生是佛」「如來藏」亦是佛。
「如來藏識」,又名「藏識」,即第八意識。
#《宗鏡錄》云,「如來藏識,又名藏識」
●「第八意識藏如來」,是什麼?
*依《楞嚴經》所說:「如來藏中,性色真空,性空真色,清淨本然,周遍法界,隨眾生心,應所知量,循業發現」。是故「如來」的特性是,「性色真空,性空真色,清淨本然,周遍法界」
「第八意識」「無明」藏住「如來」,就像「黑雲」藏住「太陽」那樣。
「如來」「不思善、不思惡,像大圓鏡那樣,來什麼就照什麼」。當「能生萬法」的如來受到「意識心」的掌控時,則隨「貪瞋痴慢疑」而起舞,所以才說「自作自受」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