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6月15日 星期三

「不二 不二法 不二法門 空有不二」,是什麼?

「不二   不二法   不二法門   空有不二」,是什麼?
1.不二
●「不二」,是什麼?
「不二」,就是「一;一如;一體;一真;絕對的;實相無相的;如如平等;二而非二;…」,所以在出世間看到的「不二」,是「不生不滅」的實相。在世間看到「不二」,是「空有一體」的實相。
丁福保《佛學大辭典》云,「不二」,就是「一實之理;如如平等;無彼此之別」。菩薩悟入「一實平等」之理,謂之契入「不二法門」
○《十二門論疏》云「一道清淨」,故稱「不二」
「不二法門」「不二」,是法界的「不二」「不二」,則是佛地的「不二」
#佛地的「不二」,是言語道斷,心行處滅,不可說不可說的。
○心行處滅的「滅」,代表「不生不滅」。在「不二;一真」當下,心所到之處,均屬「不生不滅的淨土;常寂光淨土」
「諸相非相」,就是「無相無不相;即空即有;非空非有;不一不異…」,這就是「不二」
*從「體性;一真;佛地」看,一切「相、用;能、所」,都是「不二」


●「二而不二」的圖示內涵,是什麼
*在「二而不二」的示意圖中,「事件A ; 事件B」所代表的就是「二而不二」的內涵。


「二而不二」的示意圖.JPG


●「性相不二」,是什麼?
*在「佛地;一真;絕對一心」的狀況下,所有「空;有」都是「實相無相」,當下是「空;有」都是「一如;本元訊息場」而已,故佛家才說「空有不二;空有是一;不空不有;非空非有;…」
(1)在「佛地;一真;絕對一心」的狀況下,「佛;本心;如來;悲喜苦憐;酸痛脹痳癢;酸甜苦辣;貪瞋痴慢疑;財色名食睡;名聞利養權;…」都是「空」,亦都是「有」,也都是:「本元訊息場;佛;眾生是佛」
(2)在「佛地;一真;絕對一心」的狀況下,佛家常說「空有不二;佛與眾生不二;眾生是佛;…」,是故「二而不二,不二而二」


●「一真;一真法界」,是什麼?
「一真;一真法界」,當然「不二」,其主要內涵都是「了了分明+無事無念+生心無住」,但「一真;一真法界」內涵的純度則不同。
「一真」內涵的純度是100%,是絕對的,是眾生平等的。但「一真法界」內涵的純度是小於100%。
「一真法界」,是通往「一真;佛地;常寂光淨土;涅般寂靜…」等的橋梁。
#從「一真法界」可以看清「相 & 用;能 & 所」,故都是屬於「不二法」,亦即內涵的純度並未契入「絕對一心+眾生平等」的境地。
「不二法 ≠ 不二」,因為「不二法」屬於法界的「不二」


2.不二法
●「不二法」,是什麼?
「不二法」,是法界中的法。佛地是「一真一切真」的。
「不二法」,就是「一體;中道;離心意識;唯一的;…」的想法,是「法界」的想法,隸屬於佛法的哲學觀。歷代禪宗祖師大德依據「不二法」修持而成就者不在少數。
「不二法」,是「法界」的概念。是指契入「一真法界」的唯一法門。
「不二」,不是指法界的「不二法」「不二」可以是:「佛地;眾生是佛;常寂光淨土」的概念。
#利用「不二法」的概念,譬如:「彼此不二;垢淨不二;生死不二;色空不二;心佛不二;拳掌不二;水波不二;…」等哲學思維,再依「一門深入」的修持,證得:「不二;超越一切對立;離一切名相;無住生心;內見自性不動;回歸到清湛純明的本心;徹見本來面目;…」者很多。
○契入「不二法 ≠ 不二」者,因兩者心地的清淨度不同。
「不二法」,就是「唯一;一體;一元;絕對;沒有選擇;沒有分別;沒有比較;體相用三大一如;離心意識當下…」的想法(尚在法界中)。
#《涅槃經》所說的「不二」,是這樣說的:「佛言:善根有二,一者常,二者無常,佛性非常非無常,是故不斷,名為『不二』。一者善,二者不善,佛性非善非不善,是名『不二』。蘊之與界,凡夫見二,智者了達其性無二,無二之性,即是佛性」
「眼與眼見;腳與走路;手與手藝;燈與燈光…」等,從「能;所」的角度看,都是「二」,若但從「體大;相大;用大」三者一如的角度看,則是「一;一如;同體」
「樹與樹葉」,若是從其「相」上看是「多」,但從「體大;相大;用大」三者一如的角度看,則是「一;一如;同體」
「不二法」,就是法界中的「一即一切;一元論;中道實相;兩邊不住」當下的法,那就是法界中的「能所雙亡;消歸自性;法住法位;攝用歸體」
「不二法」,就是法界中的「不一不異;不落兩邊;圓融無礙;如如平等;無分別;絕對的;唯一的;佛性的;空性的…」的法。
3.不二法門
●「不二法門」,是什麼?
「不二法門」,是指「唯一法門」
「清淨心」,是「六道進入四聖道;一真法界進入一真」「唯一法門」
丁福保《佛學大辭典》云,「不二之理,佛道之軌範,故云法;眾聖由之趣入,故云法門」
「了了分明+無事無念+生心無住」是入「不二法」的唯一法門。
○《維摩經》載,文殊師利問維摩詰「何等是不二法門?」維摩默然不應。曰:「善哉!善哉!無有文字言語,是真不二法門也」
「默然不應」,就是「不起心+不動念;了了分明+無事無念+生心無住;清淨心」
耕雲先生特別指出,修持「不二法門」者,必須認知:
(1)自他不二。
(2)色空不二。
(3)死生不二。
「不二法門」,就是「離心意識;平等性智」當下,從「法界」進入「一真」的唯一法門。
丁福保《佛學大辭典》云,「不二之理,佛道之軌範,故云『法』;眾聖由之趣入,故云『法門』
#《維摩詰所說經》入不二法門品 第九記載,維摩詰曾經問了32位菩薩:「云何菩薩入不二法門?」,結果32位菩薩的答案都不一樣,所以不二法門是沒有統一的定義。
○第32位菩薩是文殊師利。他的答案是說:如我意者,「於一切法,無言無說,無示無識,離諸問答」,是為入不二法門。於是文殊師利反問維摩詰,我等各自說已,仁者當說,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?時維摩詰默然無言。文殊師利歎曰:「善哉善哉,乃至無有文字語言,是真入不二法門」
#為什麼維摩詰默然無言?」,蓋因不二之理是:「言語道斷,心行處滅」,所以不二法門者,仍是「了了分明+無事無念+生心無住」者。
「無事無念」,代表「定」
「了了分明」,代表「慧;智」
「生心無住」,代表「定慧等持」
●「悟入一如實相」,是什麼?
「悟入一如實相」,即入「不二法門」,當然心地更清淨者也可能契入「不二;佛地」
「不二 vs 不二法」,就是契入佛地的「質」和佛相同,但因「心地清淨度不同」,故契入佛地的「量」不同,未達100%的。
丁福保《佛學大辭典》云,「不二」就是「一實平等」之理,而無彼此之別。
*菩薩悟入「不二;一實平等」之理,謂之入「不二法門」
#菩薩契入「不二;佛地」「質」和佛相同,但悟入「不二;佛地」的量,則未達100%。
●佛地的法就是「不二法」,為什麼?
「不二法」,是指在「一切法不立;心無所住;平等性智」的當下所說的一切法。
#佛地所說的法,「質」與佛比肩,都是從「自性;佛地;常寂光…」流露出來的,但因「心地清淨度不同」,故所說法的「量」不穩定,未達100%。


●「契入不二法」的方法,是什麼?
「一切法不用;萬緣放下;身心歸零」,就能契入「不二法;如來本體」
#佛家常說,「一切攝用歸體;由體發用」,在此當下是沒有你我他的、也沒有對立的,當然就是「不二法」
#佛常說「心佛眾生三無差別;心佛不二」,它代表著:「即心是佛即佛是心」,那就是契入「不二法」的境界。
六祖云,「狂性頓歇,歇即菩提」,亦即在「歇;萬緣放下」的當下,「狂性」「菩提」即是一,不是二,那就是契入「不二法」的境界。
○《六祖壇經》行由品云:惠能…至廣州 法性寺…時有風吹旛動,一僧曰:「風動」。一僧曰:「旛動」。議論不已。惠能進曰:「不是風動,不是旛動,仁者心動!」,一眾駭然。為什麼惠能會這樣講?蓋因惠能認為,不動的當下,就是契入「真心;心佛眾生三無差別;心佛不二;不二法」的當下。
○依《金剛經》的標準,當契入「空四相;空四見」的現量境中。當下就是「真心;心佛眾生三無差別;心佛不二;不二法」
*禪宗契入不二法門的方法,最重要的是保持:「了了分明+無事無念+生心無住;能所雙亡+一心不亂;對境不落境+對心不住心;離名離相;…」
#當禪宗契入「定慧不二;體相用三者為一;彼此不二;垢淨不二;生死不二;色空不二…」等境界時,即可契入「如來果地;佛地;常寂光淨土」,那就是禪宗所說的「當下」
4.真妄不二
●「真妄不二」,是什麼?
「真妄不二」,代表「水不離波,波不離水」,即「真妄同體」。又名「全妄即真」
「真」,代表不受時空影響,永久不變,故此心即是「佛心」
「真心」,就是「空四相;空四見;無時空相;永久不變」的心。譬如:「清淨心;空有兩邊不住之心;圓滿之心;真實不變之心;不生不滅之心…」等皆是「佛心」
「妄」,代表「真」的所有相,故有作用,但沒有實體。譬如:「境界,六塵…」等皆是「真;本心」的所有相。
「妄心」,譬如:「六塵緣影的心,生滅法,緣生法…」等皆是。
○《真心直說》云,「心若著境,心即是妄」
●「真妄同體」,是什麼?
「真妄同體」,代表「真妄不二」。從「佛地」看,所見皆是「真即是妄;妄即是真;全妄即真」,故云「平等性智;眾生是佛」
#《湛然澄禪師語錄》云,「水不離波,波不離水」。今云,「斷妄證真,便同離波求水,非惟不能證真,愈且增其虛妄」
「真是佛;妄是佛」,故「眾生是佛」,所以「絕不斷妄求真」
#《永嘉證道歌》云,「君不見,絕學無為閒道人,不除妄想不求真」。
○一切修行,保持「了了分明+無事無念+生心無住」即可。
●「不離一步到彼岸」,是什麼?
「不離一步到彼岸」,代表「真妄不二;當下即是;佛地;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」的境界。
「此岸;彼岸」,是相對的概念,是緣生的概念,是訊息波微細不同的宇宙概念,是佛的方便說。
「此岸;彼岸」,可以代表「煩惱 vs 清淨」是一如。
「此岸;彼岸」,可以代表「生死 vs 涅槃」是一如。
「此岸;彼岸」,可以代表「常樂我淨 vs 苦樂憂喜」是一如。
「此岸是佛;彼岸是佛」,故眾生是佛,所以「當下即是」
#《維摩經》佛國品曰:「稽首已到彼岸」
●「自利利他」,是什麼?
「自利利他」,亦是「不二」
丁福保《佛學大辭典》云,「聲聞緣覺之行為是『自利』,諸佛菩薩之行為則是『自利利他』
「自利;自利利他」,雖然不二,但「心的清度」不同而有差別。
●「真俗二諦圓融」,是什麼?
* 站在「俗諦」(即相用)的角度來看,「所有相」都具足:分別相、生滅相。
*站在「真諦」的角度來看,所有相都是平等相(即眾生是佛),進而是「一法不立;本來無一物」
「真俗二諦圓融」,代表「體相用三大」一體。
#當「真俗二諦圓融」,即契入「如來果地;佛地;常寂光淨土」,那就是「當下、不二」
5.佛性是獨一不二的
●「萬有的本體」,是什麼?
*《壇經》惠能大師說,「何期自性本自清淨,何期自性本不生滅,何期自性本自具足,何期自性本無動搖,何期自性能生萬法」
#是故,「萬有的本體」就是:「佛性;自性;如來性體;⋯」
●「佛性是獨一不二」,是什麼?
老師一再强調,「佛性」的本體,是「絕對的;獨一無二的;不可分割的;不在二元對立當中的」,所以告戒我們,不能說「真心」「妄心」是一體的兩面。「真心」「獨尊」的。
「不可分割」,就是不能再被切割的意思。在科學上那就是最小的微粒,它們具有不能被分辨的特性。根據《心靈與科學的橋》的方便說,認為在「次次次原子」宇宙中,具有不可再被分割的就是「本元訊息場」,那就就是宇宙萬有的源頭,宇宙萬有的本體,也就是佛家所說「如來本體;佛性」
6.空有不二
●「空有不二」,是什麼?
「空有不二」,是指:「空;有」不能獨存,而是相互為表裡的關係。
#一支鋁筆叫「有」,但是假定沒有「空」,那鋁筆又能「存在」在哪裡呢?
○能看見「自性 vs 妄心」具足「空有不二」的深度關係,叫做「見性」
*因為「空有不二」,故《金剛經》云,「凡所有相虛妄,若見諸相非相,即見如來」。《心經》亦云,「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﹔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﹔受想行識亦復如是」
●「見性」,是什麼?
*當證悟「色空一如」的當下,就稱它為「見性」
#當證悟「空 vs 有;一花 vs 一淨土;一葉 vs 一如來」具足「不二」關係的當下,就叫著「見性」
龐蘊居士亦說,「一花一淨土, 一葉一如來」
「見性」,也可以說看見自己的「佛性;自性」
●「有;空」,是什麼?
*當「心」「我相;人相;眾生相;壽者相」纏住,叫做「有」;當「心」「貪瞋痴慢疑;財色名食睡;名聞利養權…等」纏住,也叫「有」。若「心」中捨棄一切「有」,那當下就叫著「空」
#一切「有」都是緣生的,都是「唯心所現,唯識所變」,當「能所雙亡;法住法位;消歸自性;攝用歸體…」時,當下就是「本來無一物」
參見:11【唯心所現,唯識所變】
● 物質宇宙的「空有不二」,是什麼?
*科學家已經證實,物質是由分子(大小約10-7cm)構成,分子則由原子(大小約10-8cm)構成,原子內又含有質子和中子,大小約10-13cm,及更微細的夸克<10-17cm,當然,再往下追,還有更多更微微細的基本粒子。當粒子太小如電子大小時,就呈現出一團雲狀,找不到真正的電子,只能測到電子的雲狀半徑,大約r≒2.82*10-16cm,故它是一種「亦空亦有,不空不有,空有不二」的狀態。
德國物理學家海森堡於1927年提出「測不準原理」,又稱「不確定性原理」(Uncertainty principle),說:在一個微觀的量子力學系統中,一個粒子位置和它的動量,是不可能被同時確定。其實它所闡釋的就是「亦空亦有,不空不有,空有不二」的觀念。即,在微觀系統中,一個粒子同時具有動和粒子(即物質)的特性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