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6月15日 星期三

「心意識 妄想 執著 三界唯心 萬法唯識 靈」,是什麼?

「心意識  妄想  執著  三界唯心  萬法唯識  靈」,是什麼?
1. 妄想  執著  心意識
●「唯心所現  唯識所變」,是什麼?
唯識宗認為:世間一切都是虛幻不實的,宇宙萬有都是:「唯心所現+唯識所變;三界唯心+萬法唯識;三界上下法  唯是一心作;應觀法界性  一切唯心造;諸識所緣  唯識所現…」
參見:11【唯心所現,唯識所變】


唯識宗認為「宇宙、人生」,都是由有情眾生本具的「妄想;分別;執著」,共同緣生成「八識」。故《楞嚴經》云:「無明不覺生三細,境界為緣長六粗,遂成五陰六結,根局於塵,生死輪迴,不得自由」「八識」間的關係,可以參見下圖:【「六根 六識 六塵」 相對微細度示意圖】


「六根 六識 六塵」 相對微細度示意圖.jpg


●「妄想」,是什麼?
「妄想」,就是「心念到處攀緣」,是屬於第六意識的特徵。
「妄想」的層次可以區分為:「念、意、想、思」
參見下表:心念波、腦波和振幅微細度的關係表


心念波、腦波和振幅微細度的關係表.jpg
 
○「妄想」的典型想法有:
「感情用事;分別;心不定;胡思亂想;到處攀緣;…」等,是來自於淺層的「了別識」(笫六意識)和深層的「末那識」(第七意識)。
△「分別」,是「妄想」的重要內涵。
○「妄想」,會形成無量無邊煩惱障,佛家稱它為「塵沙煩惱障」
《菩提心論》說,「夫迷途之法從妄想生,乃至展轉成無量無邊煩惱」
《楞伽經》則說:「妄想自纏,如蠶作繭」
○「妄想」是形成「輪迴」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《楞嚴經》說:「一切眾生,從無始來,生死相續,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。用諸妄想,此想不真,故有輪轉」
*從現代心理學知道,
妄想=ƒ(創造;想像;聯想;分別;…)
ƒ=Function, 代表函數符號。
「妄想」,是創造力的源頭。
「妄想」雖然是「非理性的、憑空想像的」,但卻常常伴隨著「創造性的想法」
*依《如何修正佛法》云,「妄想本空,不必斷它,放下即可」
#《心經》亦云:「想不異空,空不異想﹔;想即是空,空即是想」
#《圓覺經》亦說,「居一切時不起妄念;於諸妄心亦不息滅;住妄想境不加了知;於無了知不辦真實」
●「執著」,是什麼?
「執著」,就是對事放不下;老是記在心上;心上住有法相」。是屬於第七意識的特徵。
「執著」,就是「心」住在世間法的「法相」上。譬如:
○「心」住在:「貪瞋痴慢疑;財色名食睡;名聞利養權上…」等上面。
○「心放不下:「成敗得失是非人我;名;利;想法;看法…」
○「心」放不下「我相;人相;眾生相;壽者相」
「空四相」,即契入佛地,「質」與佛相當,但「量」尚不穩,但接近八地菩薩的境界。
○「執著」,障礙了「心的覺性」,使其失去「能生萬法」的本能。


●「執著的緣起」,是什麼?
「執著」的緣起,是來自於「自以為是;自以為有理;自以為…」,那是「末那識」的專長。
\
●「我執;法執」,是什麼?
(1)「我執」,又名「人我執」,代表「第七意識心」堅持於:「我的身體;我的想法;我的見解;我的『貪瞋痴慢疑、財色名食睡、名聞利養權…』等。
參:12【第七意識】


(2)「法執」,又名「法我執」,就是「心」被綁在「我的法相;自以為是;自以為有理;自以為…」的法相上。
●「執著的果報」,是什麼?
「心不安寧;心不清淨」,是「執著」的果報,一般稱此為「煩惱障」,佛家稱此為「見思煩惱障」
#菩薩有度眾生的「執著」。眾生有揮之不去的「妄想」
小的「執著」就有小煩惱障;深層的「執著」就有大煩惱障。
●「妄想執著」,是什麼?
「妄想執著」,就是「妄想+執著」,是一種「無明;迷;痴;業力習氣…」
「妄想執著」,是障礙眾生「見性」的主要因素。
「妄想、分別;執著」,佛家亦稱它為多生累劫形成的「無明煩惱;塵沙煩惱;見思煩惱」,或「所知障;煩惱障」(註:「分別」是妄想的一個重要元素,但佛家所稱的「分別心」,往往比第六意識的『分別心』更微細)
*眾生依各自的「妄想;分別;執著」,形成了各自的宇宙觀。
「四聖法界」,是由集體心意識執著於「理性+法性」為主所形成的法界。
「六道」輪迴的法界,是由集體心意識執著「感性+情執」為主所形成的法界。
參見:【十法界「心念波微細度、障礙度」的示意表】


十法界「心念波微細度、障礙度」的示意表.jpg

●「心意識的緣起,是什麼?
*自無始劫以來,眾生因「無明;迷;痴;業力習氣…」,而運用了佛性的「唯心所現;唯識所變」而演化成「心意識」
#《楞嚴經》云:「無明不覺生三細,境界為緣長六粗,遂成五陰六結,根局於塵,生死輪迴,不得自由」


●「心意識」是什麼?
「心意識」,是指「心;意;識」
「心」,代表「第八意識;阿賴耶識」
「意」,代表「意根;第七意識;末那識」
「心」,代表「第六意識;了別識」
「心意識」的主內涵有:第八竟識;第七竟識;第六意識;前五識。
參見:04【心意識;識】


2. 三界唯心,萬法唯識
●「三界唯心」,是什麼?
「三界」,是佛教用語,指世間(宇宙)是由「欲界;色界;無色界」所構成的。「三界」,又稱為「六道法界」「三界唯心」,是指「欲界;色界;無色界」都是一念無明「感應」如來性體,再由「心意識」的輾轉作用而緣生的。故《楞嚴經》云:「無明不覺生三細,境界為緣長六粗,遂成五陰六結,根局於塵,生死輪迴,不得自由」
#三界唯心的「心」,可以是「本心」,亦可以是「妄心;意識心」
「欲界」,是指此界眾生因具有強烈的「情慾;色欲;食慾;淫欲…」等而匯聚的世間(宇宙)。
「欲界」,是指此界眾生都由「化生」而來,故此界眾生都沒有「食;色」之欲,也沒有男女之別,但還未脫離物質的身體。此界眾生依各自修習禪定之力而分為四層,即「初禪天;二禪天;三禪天;四禪天」
「無色界天」,是指超越物質(色)」宇宙的眾生「無色界天又稱「無色界;四無色;四無色天;四無色處;四空天;四空;無色界諸天」
參:03【三界】


●「萬法」,是什麼?


「萬法」,就是「萬有」
老師說,「萬法」,就是從心想生的「所有相;識;靈;眾生」。包涵了「物質守宙和心靈宇宙」
#開悟時,則轉識成智,「心佛眾生三無差別」,物質守宙和心靈宇宙是一如。


●「萬法唯識」,是什麼?
「萬法唯識」,是指宇宙萬有,色括物質宇宙與心識宇宙,都是由「本心」應現,再由「意識心」的變現而來的。
#佛家描述宇宙森羅萬象的「心識理論」基礎是:「唯心所現+唯識所變;三界唯心+萬法唯識…」。其簡易的內涵是:宇宙森羅萬象,都是由「阿賴耶識」「三細」種子所變現的。變現的機制是:有情眾生利用「第七識;第六識」「能變;能轉」能力,緣慮執取「阿賴耶識」「三細」而緣生的。
「三細」又是怎麼形的呢?依《楞嚴經》云:「無明不覺生三細,境界為緣長六粗」
淨空法師說,「唯心所現」的果報,叫做一真法界。「唯識所變」的果報,叫做「十法界」
參見上頁:【十法界「心念波微細度、障礙度」的示意表】
凡夫對「萬法唯識」的看法,是什麼?
*每一個人都是用「自己的妄心」(即第六識和第七識為主的自我意識)來看境界,來看宇宙,來構造宇宙觀。但無論是誰看到的「宇宙萬有」,都是如來性體的「虛妄相;所有相」,但眾生卻都自認為是「實法」
#每一個人都是以第六識和第七識的「妄想;我執」為中心往外看,往外追求「財色名食睡;福祿壽財喜;名聞利養權…」「自以為是」的認為世界應該為我所生、為我所用,也因此才會緣生了「六道」,且墮落為輪迴的宇宙。
#眾生都自以為「身體就是我的;房子就是我的…」。所以拼命地爭取它,保有它。但「凡所有相皆是虛妄,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」
*用「妄心」看所有相,凡夫卻「自以為」一切所有相都是真的,都是可以掌控的。但事實上,誰又能掌控自己的身體呢?
#看電影,凡夫的「心」就受到電影情節所影響、所掌控。這就是「唯識所變」
「虛擬實境」的電腦,也會「影響、掌控」凡夫的「心」。這也是「唯識所變」
老師說,「唯識所變」,是指「一真法界」的所有相,透過「心意識」的加工,「緣生」成十法界或六道法界。
老師又說,「心意識」應用其「妄想;分別;執著」,對「色受想行識」五蘊加工,或對「貪瞋痴慢疑」五毒加工…等,遂「緣生」成十法界或六道法界。


3.靈
●「靈」,是什麼?
*對「生者」而言,「靈」就是我們的「精神」。對失去肉體者而言,「靈」就是中陰身的「靈魂;靈氣」。但這些都是「萬法」之一。
#十二因緣中的「無明緣行,行緣識」,此中的「識」就是中陰身的「靈魂」,也就是離開身體後的「第七意識」
「靈;靈魂;靈氣」,是可以用基里安攝影術攝影的。
基里安攝影術,不僅能夠揭示出人的「靈氣」,而且能揭示「靈氣」的形狀和色彩,以及被攝影者的內心狀態。基里安攝影術也可以攝影通靈治療術中施術者和患者之間「靈氣能量」的傳遞,即:可以看見施術者的「靈氣」在施術過程中減弱,而患者的「靈氣」則增強。
*科學界已證明「靈魂」是不會死的,同時提出宇宙萬有是因「靈體」而成就的。
參見:09【科學界的靈魂不滅說】
●「靈魂出竅」,是什麼?
*當妄心脫離「色蘊」,在肉體外活動,例如產生浮游的身體,就稱為「靈魂出竅」
#有些「靈魂出竅」的人,可以在身體外看到自己的肉體。
參:24【靈魂;神識】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